網頁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炸魚


作者: 杜海寧  
攝影/杜禎如
  
民國四、五十年,會將火藥放入此
罐中加上引信之後便可向海中丟擲

回憶民國40,50年,當時處於戒嚴時期的台灣,那個一言一行都須謹慎小心的年代,在台灣各個沿海地區的漁民百姓們正進行著一種”炸魚”的捕魚方式。八斗子,也不例外。
炸魚,是一種快速殺死魚群的捕魚方式。漁民使用火藥丟入海中,使大範圍的魚群體內立即爆炸而死亡,但相對,炸藥本就不可私自製造,自當時至今,均是被嚴厲禁止的。但是,當時的漁民為了想捕獲更多的魚群,在晚上會私做炸藥,以礦材和蕊芯為原料製成,半夜置放於船艙底部,偷渡出海,捕捉大量的漁獲,以求生計。


依山傍水的八斗子,當時產漁也產礦,貧苦的礦工為了賺些生活的外快,會自礦山帶出些製造火藥的原料,偷偷販賣給當地的漁民。
「我對阿爸的印象並沒有太多,但是,有一個記憶,是某幾個晚上,我走到灶腳,看到阿爸開著小燈,在燈下敲敲打打,發出清脆的聲響。那時候覺得很新鮮,覺得很好奇,但是阿爸、阿母都會叫我們快點上床睡覺,因為阿爸不希望讓我們看到。」身為曾是船長杜焜榮的三兒子杜承原,也就是

我的父親,他告訴我,雖然我的爺爺早逝,但是那在廚房敲敲打打的記憶,像老舊的幻燈片,張張映在腦海,清晰難忘。阿爸告訴我,那要是被抓到了,是會被抓去關的。

做火藥需要有細膩的巧手,當然,出海丟火藥的人也要有相當的膽量,曾有出海炸魚經驗的焜華叔公表示,雖然丟炸藥是以爆炸後的震波去震死海裡的魚群,但是時間的掌握,與天氣的顧慮,都需要拿捏得當。

不只海邊炸魚,在當時連河川也會進行炸魚/來源:台灣新民報
「記得那個時候啊,我們都要計算好那個點燃炸藥的時間,看好魚群會聚集的那個黑黑的點,時間算好以後,就要馬上丟進海裡。然後那個海啊...會傳來很大的一聲〝轟〞的巨響。很大聲的那一種!!」叔公說,炸魚需要有很大的膽識,很多人因為不小心沒有算好時間和距離;或是豔陽高照下,太過炎熱看不清楚火藥是否被點燃,很容易因此受傷,嚴重甚至喪失性命。
「曾經有些八斗子的人,可能是沒有算好炸藥的安全時間還是怎麼樣,太晚丟出炸藥,有一個眼睛失明斷了一隻腳,有一個被炸死! 所以啊! 炸魚雖然可以抓很多魚,但也是很危險,要小心!」

我不禁心生疑問,那是到底要怎麼拿捏,才能防止這樣的意外發生呢?畢竟做火藥跟丟炸藥的不一定是同一個人啊?! 這樣沒有保險的工作,不是很危險嗎?
「有的時候啊,如果是大太陽出海,在太陽底下待太久,眼睛有點花了,不確定有沒有被點燃,我都直接全部丟到海裡去,甘願放捨火藥,那個再做就有啦,人命要緊。」看著叔公認真的說著,平安才是福。

因為炸魚的便利,漁民與礦工的互惠,微妙的互通有無也衍生了另一個特別的 景象:台灣政府為了禁止炸魚,越來越嚴厲捕捉私帶火藥出海的漁民。凡是被捕的漁民須被拘留兩個月才能返家。但八斗子人依海為生,漁夫為家中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因此,當時有許多漁民的妻子,頂替丈夫去坐牢。
「阿母不在的時候,我們就在家等阿爸回來,帶著我和承璋,一起去看阿母。」父親說著,眼中不時發出孩子氣的神色。雖然坐牢為期時間僅兩個月,但想像著當時多少妻子,為了丈夫能順利出海而犧牲自我,忍受與孩子分離,等待丈夫歸來探望的那種思念心情,使我倍感一種淡淡的哀愁。

一個星點的背後都蘊藏著許多人生故事

望著八斗子傍晚,斜陽映在海上的光影,我想著阿爸年幼時偷偷望著祖父在廚房製作火藥的夜晚,想著奶奶代夫坐牢的犧牲;想著阿爸想念久未見面,思念的母親;想著祖父海上掛記著妻兒,待他滿載歸來探望;或是辛勤礦工冒著危險偷偷私帶火藥材,想多賺些外快,緊張又擔心的情景…。我感到無比的敬佩和感動,這些與山,與海為伍的草根英雄們,隨著八斗子漁港淡淡的夕陽,走入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