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尋找藍紋 ( 四 ) – 死窟毒魚


2015.06.27
文/許焜山、攝影/許焜山

「死窟毒魚」這個標題很奇怪吧?這是以前八斗子海邊普遍的一種漁撈活動。「死窟」(台語)指的是海水退潮後,海邊部分礁石區的海水和大海隔離變成封閉的小水域,如同海邊的水池,我們稱呼它「死窟」。

民國五、六十年代,居民環保意識不足,政府沒有取締,「毒魚」變成漁民一種普及的漁撈方法。「毒魚」使用的是氫酸鉀,氫酸鉀濃縮成一塊一塊像白色的圓「方糖」,俗稱「白藥」、「白信」,據說當時主要是礦區用來清洗黃金或其他礦物之用。最初,只有專門收購熱帶魚的老闆才有提供「白藥」,記得當時跟老闆買一顆「白藥」是二元,經常看到老闆家裡的床鋪下藏著一鐵桶的「白藥」,我們這些小咖的小孩一次買二顆、三顆,用完了再買,這是潛水捕捉熱帶魚要先付得起的基本投資,有時,先跟老闆拿幾顆,等捉完熱帶魚,再從漁獲收入扣款。後來砂子里的釣具店就買得到了,應該當時八斗子人都知道「毒魚」這件事。「毒魚」主要分岸上毒魚(死窟毒魚、活窟毒魚)和潛水毒魚二種,詳實細節容後再述說。

    以前,八斗子地區漁產豐富,即使是「死窟」各種觀賞熱帶魚藍紋、蝴蝶魚、關刀魚、獅子魚(俗稱虎魚姑)、木瓜魚等都會出現。因此,海水退潮後,漁民選中「死窟」,先把一顆「白藥」用布包在竹竿盡頭,再把竹竿上的「白藥」伸入海水的礁石邊搖晃,讓「白藥」像方糖一樣溶化,散佈在海水裡,因為「死窟」是封閉的海水(所以叫「死窟」),不多時,整個「死窟」就會毒劑瀰漫,一尾一尾的魚兒搖頭晃尾的漂浮水面,漁民不費吹灰之力用魚網輕鬆把魚撈起。尤其是颱風過後,「死窟」不只熱帶魚多,像海鱔(鰻魚)、石斑、黑毛、厚殼等雜魚也很多,以前毒魚撈獲的漁獲一樣拿回家烹煮食用,「食安」觀念貧乏,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相片中的二個「死窟」分別在「蕃薯陵」和「石梯腳」,海水一樣清澈,卻看不到幾尾魚,看到海螺一粒,聊表慰藉。如今,一樣用「白藥」來這二個「死窟」毒魚,應該是沒有甚麼好漁獲,當然,用「白藥」在毒魚嚴重破壞海底生態,現在也是違法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