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我的太祖-杜昧

作者杜海寧的太祖杜眛(左)與爺爺杜焜榮(右)。(杜海寧 提供)
文/杜海寧

素未謀面,卻栩栩如生的英雄

杜昧是我的太祖是八斗子的草根人物。雖然我還未出生時他已不在人世,但他卻是我童年腦海裡,一位為人與性格都十分鮮明的智者。

對太祖的記憶,都來自於我的父親,在我年幼時,每晚睡前,父親總會為我說「太祖的故事」。父親說,這些故事都是太祖在世時,親口說給他聽的一些人生經歷。這些故事雖不可考,甚至是有些神鬼的情節參與其中,但我相信,凡居住在八斗子,認識太祖杜昧的人,聽完這些故事也不會感到特別意外。因為,他就是一位質樸果敢,胸納百川的長者;一位言出必行,以身作則的鄉里典範。

竹篙鬼-不怕事,心誠則靈

太祖杜昧生於八斗子漁村,時為清朝末年光緒十一年(1885年),上有兄長杜,下有妹妹一人,自幼父母早逝,三兄妹相依為命。兩兄弟一肩扛起養家的責任,靠海捕魚維生。父親說,太祖憶起當年,總是和哥哥早早出門,穿越一片樹林到達海邊,進行撒網的工作。撒網也是八斗子人俗稱的「放綾仔台語」,即為現今小型的流刺網,需要在退潮時將綾仔(魚網)固定於沿海礁石邊,返家稍作休息,等到漲潮時,魚群隨著海水而湧入,再前來收網,捕撈魚獲。

某日,太祖和哥哥前往海邊撒網的途中,在樹林裡,突然被一個粗直至天的東西給擋住,太祖與哥哥被擋困其中,無法前進。知道遇到了神鬼,太祖並不懼怕,反而走向它,說到「因為父母早逝,家境貧困,我兩兄弟必須靠海捕魚,撫養妹妹。金失禮來此叨擾,如果祢讓我魚獲滿載,我願準備三牲酒禮,前來答謝。」 奇妙的是,竹篙鬼竟然消失了,當日抵達海邊時,果真滿載魚獲。太祖與哥哥立即買了許多銀紙與食物,答謝這位保佑他們豐收的鬼神。

德必有鄰,仁者安宅

除了精彩離奇的神怪經歷,父親還告訴我,「德必有鄰,仁者安宅」是太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叮囑家人做人要心胸寬大,善待他人。白手起家的太祖雖然爾後事業有成,卻不驕矜自滿,反而十分體恤辛勞付出的海腳。父親舉了潛水伕這個很好的例子潛水伕的工作是要在漁船出海捕魚時,跳入海中,潛到海底,將魚群趕上海面,再趕入魚網內。一來可以不讓魚網放得太深太久以致受損;二來,因為將魚群早早趕入網內,可以節省捕魚收網的時間。但是,當時的潛水伕並沒有背著氧氣筒,或其他專業的潛水設備,在寒冷的天氣也要潛入冰冷的海水裡工作,十分辛苦。太祖非常了解和體恤他們的辛勞,都會在冬天,贈送人參給這些潛水伕們食用,補強他們的身體,以表達感謝的心意。

除此之外,父親還記得,有一次,聽到鄰居有人在街上爭執,好像非常不愉快,後來有一位婦人傷心的一邊哭泣,一邊路過家門,太祖便上前請她進入屋裡,和家人一起用餐。雖然太祖不知道婦女傷心痛哭的原因,但其宅心仁厚,由此可見。

杜昧先生(中)與友人的合照。(杜海寧 提供)
厝勇,不如子孫勇

太祖是一位作息規律,嚴謹生活的人。他不抽菸,不喝酒,不喝冰涼的飲料,除了過年偶爾和家人小酌。父親記得,以前學校放寒暑假,小孩們會賴床而睡得太晚,太祖會敲開房門,拿他的枴杖打父親和叔叔的屁股,叫他們快點起床,不要懶惰,然後再走到客廳的躺椅,坐下讀報。

每當小孩們做錯事情,「厝勇,不如子孫勇」就是太祖常掛在嘴邊的另一句話。提醒他們不要因為有舒適的生活現況,就怠惰虛度,奢侈浪費。

現在,我的父親雖不會常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但是他很喜歡看著家裡放在鋼琴上太祖和阿公的照片,時而凝望,時而嘴裡念念有詞。父親說,太祖是他的心中偶像,是他的榜樣,他也希望我們能以太祖為榜樣。看著父親說話的模樣,就好像當年那一位望著太祖躺在椅子上讀報的孩子,思念他最景仰的親人。每次只要聊到這些往事,儘管明天還是要上班,父親總會再多泡一壺茶,多聊一會,想晚點再上床就寢,好像這樣就可以多留住一些太祖在他腦海的身影,好像這樣,就可以讓他再重新年輕一次,再聽太祖講一遍故事。

雖未曾見到太祖本人,耳濡目染之中,跟家人一同聊著他們的往事,一起看著這些老照片,好像也能看見太祖說話、行走和眉宇的神態。也因為太祖的故事,讓平時不常與父親交流情感的我,有機會拉近我們父女之間的距離。很是感恩,也很是珍惜。

是吧我們也該承接太祖所說的話,也像是承接父親的心願一般,時時提醒自己,努力生活,提攜著我們的下一代,如此,才能平安幸福,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杜昧先生於八卦山留影。(杜海寧 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