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基隆大岞人

文、照片/許焜山 2015.04.17
閩南舢舨漁船應該是八斗子舢舨漁船的始祖
  有聽過福建崇武嗎 ?崇武是福建省有名的漁港,崇武古城至今還保留完整,也是觀光景點。聽過「大岞(ㄗㄜˊ)」的人可能不多,崇武鎮內有三個漁港,崇武港、大岞港和港墘港,以大岞港最大,而大岞人世代以捕魚為業,至今大岞人仍以擅長捕魚自傲。

福建大岞漁港的舢舨船
福建大岞漁港的大型漁船
  年初,日本人類學者西村一之博士來函告知計畫前往福建崇武走訪,並寄來中研院潘英海教授的文章《一個象徵性社區的誕生與形成:旅台大岞人的田野調查初步報告》,拜讀之後,才明白原來八斗子耆老們經常提起:「咱八斗子人都跟三沙灣窟仔底人去放大緄(延繩釣鯊魚)。」而這些「窟仔底人」有一大部分竟然是崇武大岞漁民。
  除了早期就來台灣北部海域捕魚(以延繩釣赤鯮魚和鯊魚居多)經常靠岸三沙灣的大岞人,民國37年至41年間,國共激戰後國民黨撤守台灣,其軍隊在大陸沿海一帶「抓夫」以補充兵源,有一些大岞漁民在海上捕魚的時候被國民黨軍隊「抓兵」,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被抓去充兵,離開家鄉跟著軍隊來到台灣,而當時他們有些只是十四、五歲的小伙子。戰亂的年代,捕魚的男孩突然從海上人間消失,父母家人的哀傷難以想像。
  這些被抓兵的大岞漁民跟著部隊在軍中服役幾年後,有些人相繼逃兵,離開部隊,四處流離漂泊後,也來到大岞人的「鄉親居所」-基隆三沙灣窟仔底-相互關照,相互慰藉,開展他們離奇坎坷的異鄉生活。
  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後,這些少小離家的大岞人才拖著年邁的身軀回鄉探望親人,其日夜思親、恍如隔日的無奈與哀淒,實非外人可以名狀。
  根據調查資料,民國五、六十年代,落腳三沙灣的大岞人約有105戶,他們共同捐助建蓋了「大岞東宮」媽祖廟,也是福建大岞鄉親聯誼交流的處所。如今老一輩的大岞人相繼過世,大約還有二、三十人健在。而他們的子孫後代綿延千餘人,分散台灣各地,回來關心鄉親居所「大岞東宮」的人越來越少。
基隆三沙彎大岞東宮的路標
基隆大岞東宮媽祖廟
  四月初,隨著西村博士等人走訪崇武、大岞、小岞、峰尾、輞川等漁港,也認識幾位基隆大岞人故鄉的親人。幾次探訪基隆三沙灣「大岞東宮」媽祖廟的大岞耆老,望著他們,我心中默問:「基隆大岞人的鄉歸何處?」,也讓我興起瞭解研究「基隆大岞人」的動力。
基隆大岞耆老在大陸的親屬
採訪基隆大岞東宮的耆老
補述:
窟仔底漁港:位於基隆三沙灣的小灣澳漁港,民國六十年為配合基隆港擴建,將原來的小灣澳填平,拓寬為碼頭及現今的中正路路段,漁港新生土地已經改建為平民住宅及中正國宅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