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媽祖保庇八斗仔,度天宮守護一世人

攝影/ 許焜山
文字/ 王珮瑜

每個討海人,幾乎都能說上一段媽祖的故事......


討海是個充滿「命運」和「機會」的行業。漁民們在海上衝波撞浪,與大自然搏鬥拼生計,風起浪湧時,小漁船上只有幾處桅杆可以攀抓,漁民一邊要撒網、鏢魚、放餌,一邊還要注意潮流與風向,工作的風險非常高,稍不注意,就會被大海吞噬。

所以,每一次平安滿載歸來,漁民們內心總是滿懷敬天之意。其中最虔誠的信仰,就是媽祖。


「請媽祖保庇,乎阮平安順利大發財......」












1960-1970年代的度天宮。
本圖片翻拍自《八斗子影像故事書》,提供者為蘇藍春綢。



度天宮是八斗子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位於八斗街,供奉天上聖母(媽祖)、水仙尊王和關聖帝君。每年農曆3月23日是媽祖誕辰,廟方都會舉行一系列熱鬧的活動,八斗子居民更是參加踴躍。

每年這一天,載著神駕和鑼鼓的車隊會在大街小巷裡繞行,居民有的在家門口等候,媽祖經過時就焚香祝拜;有的則是尾隨車隊步行,沿途燃放鞭炮,敲鑼打鼓。滿地的紅紙屑、滿天的白煙灰,都是媽祖慈悲的化身,緊緊包圍著這個小小的漁村。

























車隊經過時,居民們紛紛站在門前,朝向神轎的方向拜拜。

香火鼎盛的信仰中心










車隊遶境結束,回到度天宮廣場。開始另外一場祭拜儀式,廟前的人群也漸漸聚集觀看。










廟裡掛滿光明燈,供桌上擺滿供品,信徒們來到媽祖面前表達對媽祖的感謝。

即使滄海桑田,度天宮仍守護這裡

聖母媽祖從清光緒六年(1880年)就被供奉在本地鄉賢黃水土的家中,守護八斗子已超過百年。這百年之間,附近的地貌風景有了很大的改變。正式建廟、填海造路、屋舍改建,一點一滴在更換著七斗子和八斗子的容貌。我們對照新舊照片就能發現,和三十多年前相比,海岸線已經往外退了很多,漁船不再停泊於村落邊緣,度天宮前方的閩式建築也被鏟平,目前碩果僅存的,只有照片左下方的老屋。















原本貼在高牆上的「度天宮」三個黑色大字,在整修後也拆除了,換上嶄新的金色字體。
原本由右至左的三個字,也改成由左至右。


漁村人口漸漸外移,漁業也趨於沒落,但八斗子人依舊將心靈的平靜寄託在這裡。無論地景如何改變,時光如何考驗漁村的未來,天上聖母都會永遠俯瞰著八斗子,保祐這裡所有的居民。

-----------------------------------------
延伸閱讀:度天宮沿革誌
錄自度天宮廟方刻碑,由內文推斷應為民國74年間所撰寫


八斗子位在基隆東北郊外,是一個傳統小漁村,住民世代以捕漁編按:錯字,應為魚為業,依海為生,常感生命之無常,故多以祭拜天上聖母媽祖祈求平安為其宗教信仰。「度天宮」即為八斗子住民供奉聖母媽祖之所在,位居八斗子忘憂谷山腰,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度天宮雖然只是漁村小廟,但因聖母之靈驗與慈悲,已成為北台灣沿海漁民的信仰中心。

八斗子之聖母媽祖,早期無廟,清光緒六年(公元一八八0年)僅由鄉賢黃水土先生雕塑其神像(即本宮大媽)供奉於家中。村人遇有疑難雜症不能解,即請媽祖出壇指點迷津,往往都能逢凶化吉,轉危為安。日據昭和十七年初(公元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村民被日軍徵召赴中國大陸者,有杜建喜等共二十人,同向聖母媽祖祈求,以香火護身保其平安,但媽祖出示十四份香火,令主事者深感左右為難,不知如何分配。經數度設壇祭拜,再三向媽祖請示,仍稱「只要十四份就夠了」。後經體檢複查,竟有六名不合格被遣返。村民乃益信媽祖之神奇靈驗。現今,此二十人仍有健在者黃萬全先生可供驗証。而被徵召之,黃萬全,杜建喜,王文發,許朝枝,郭文強,郭金蓮,杜書海,杜慶堂,簡水寶,簡水源,吳田,吳長盛,董盛發,簡換正等十四人,也均於公元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時,全數平安返家,無一傷殘。媽祖靈驗之事蹟,類如上述者,多至不可數。

民國四十七年(公元一九五八年)媽祖香爐突然「發爐」,遂由扶鸞者請媽祖出壇,指示村人為其建廟。遂由鄉紳楊昌吉先生倡建,村民群起響應,並公推昌吉先生為建廟委員會主任委員。當時之扶鸞者為黃吉租先生,因媽祖神靈附身而直奔現今往「忘憂谷」雜草樹木叢生之山腰,指示興建廟地之中心位置,坐北朝南,鳥瞰八斗子漁港,遠眺調和街山巒。並奔跑至地主杜天球家中求地。足証媽祖神蹟靈驗,又一例也。建廟委員會遂於次年(公元一九五九年)購置廟地二百坪,由村人同心協力,闢山整地,並由媽祖降示「度天宮」為廟名。

民國五十年(公元一九六一年)正殿興建完竣,由黃吉川里長掌理。民國六十六年一月二十三日依法立案,成立管理委員會,組織完善,運作有序。民國六十六年十月,廟頂遭颱風損壞重修,增建太子亭,翌年九月完竣。民國七十三年六月興建左右廂,兩廟之上興建鐘鼓樓,翌年底完竣。民國八十三年廟埕下改建地下層,並於同年興建完竣。民國九十年正殿及左右廂牆壁因觀音石年久風化,重新以大陸青斗石改建,由眾善男信女四方大德踴躍捐獻,於翌年完成。長期以來,八斗子漁村一直都是偏僻貧窮,財力有限,建廟過程可謂備及編按:錯字,應為極艱辛,但終能在媽祖庇佑,及村人與各方大德鼎力協助下,於焉完成,足堪安慰。

本宮之管理委員會自民國六十六年(公元一九七七年)成立至迄編按:迄應省略今已經第九屆,組織完善。廟務亦蒸蒸日上。本宮建立以來,承蒙故總統蔣經國先生三度蒞臨指導,為本宮增光不少。媽祖之神蹟顯赫,遍及全台沿海,不可勝數。僅就以上簡而誌之,以為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