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兒時的記憶 —— 義成柑仔店的味道


文/王孟琦
攝影/杜禎如、王珮瑜


郭張好款,半個世紀賣出八斗子的故鄉味
低矮的雜貨店前,站著一台裝滿日常用品的藍色菜車,車前站著幾位頂著「小丸子媽媽頭」的媽媽們,買好菜、不約而同地轉身進入雜貨店。矮房內傳出細碎的聊天聲,玻璃門內散落著兩、三張因破損由膠帶黏貼的塑膠椅,昏暗的燈光映照著老闆娘纖細的身軀。門外沒有招牌、沒有霓虹燈,只有三、四盆老闆娘自己種的牡丹花與遮雨棚。

在店內,老闆娘身後的架上,留下菸酒商的連絡電話和修鐵鋁門的名片,靠近門口有一魚缸,黑紅色的金魚隨著流水輕輕的游動。目光隨著淡淡的甘梅味,飄向架上隨興擺放的零食和飲料。抬頭一看,「義成商號」的招牌默默的掛在雜貨店的角落。這座隱身在魚寮和住家的雜貨店,歷經日式建築遇上颱風大淹水,到民國68年的大整修,在這風雨飄搖的年代,它依舊屹立不搖。

柴米油鹽與資訊,服務一應俱全
現年71歲的郭張好款,是「義成商號」雜貨店的老闆娘。這位從貢寮來的姑娘,23歲嫁給住在八斗子的郭尊仁。鄰居口中安靜靦腆的她,照顧這間雜貨店已經近半個世紀。過去,除了面對夾在兩家雜貨店之間的壓力,同時也因為雜貨店是鄰居聊天放鬆之地,她更擔負著集中日常生活消息的工作,「過去只要想知道任何八卦或是厝邊的消息,來這家雜貨店就對了。」一位不具名鄰居笑著說。



郭張好款提到,過去的雜貨店什麼都有。店內左邊賣青菜,右邊賣菸草,中間三桶裝米木桶,旁邊是裝油的鐵桶。店的後面則放著孩子喜愛的零食,但不是現今已塑膠袋分類成包,孩子從一桶一桶的餅乾、糖果盒裡拿出需要的量,放在紙上論斤秤重。雖然現在店內已無度量衡等傳統工具,但在架子上仍能看到過去常見的「紅魚肉片」、「辣香尾」與「蜜之串燒」。

但對郭張好款而言,現在雜貨店的存在比做生意還要重要。「我的兒子們都勸我把雜貨店收了,好享清福。但是我就是不想,因為這裡是大家聊天、聚會的好地方。」老闆娘郭張好款眼神堅定的說。

雜貨店特殊繳費模式:賒帳
和現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先付款後送貨的交易模式大相逕庭。過去,基於信任原則,賒帳是一常見的事,過去漁村在地船隻交貨後一個月依舊能付款。即便現在客源不像以往穩定,但將大半人生奉獻給雜貨店的老闆娘說,因為對這裡有感情,對於老客戶依舊保有賒帳的習慣。

郭張好款說,附近有一鄰居買東西時常沒付錢。但她想到他生病,於是就自行吸收成本,「我想這個孩子又沒賺錢又沒有結婚,很心疼啊」。在一次的過年,這個孩子拿著紅包,裡面裝著整年積欠的費用送還給她。「每次他媽叫他送錢還我,我的心都會揪在一起、很難過。我只是想幫他,並沒有想要跟他收錢的意思。」

現在的柑仔店(2012)
民國68年前尚未整修的柑仔店
照片雖然模糊,卻是最鮮明的印象,也是老闆娘唯一留存早期的照片

18艘船摩肩擦踵,借錢周轉趕補貨
在台灣漁業興盛的豐收年代,義成商號曾一次接過18艘漁船,一包包的煙草和食物搬進從外縣市來的和本地漁船的倉庫,景象非常壯觀。郭張好款提到,以前常因漁船需求量過大,不只請了兩位長工幫忙,郭張好款一度沒錢補貨,得趕緊向親朋好友借錢周轉。

但由於年輕人口外流、漁業發展式微,八斗子的雜貨店從原本競爭激烈的三家,如今只剩下「義成商號」。民國68年,為了重整家業,她大幅度整修義成商號。即便民國70年代漁業再度興盛,雜貨店的生意日見起色,漁業的高峰仍舊曇花一現,雜貨店的生意如夕陽般緩緩下降。

近幾年由於海洋博物館的興建,郭張好款對此能增加觀光客感到相當開心,她發覺最近觀光客變多,且在雜貨店前有一公車站牌,因此「常會有陌生面孔出現在八斗子」。她一掃往昔的陰霾並期待,未來觀光業能帶給八斗子更多的收入與關注。

老闆娘郭張好款,八斗子人都叫她「阿款」!
老闆娘很親切地接受我們的採訪(左起:謝政翰、王孟琦、好款姨)

4 則留言:

  1. 有人情味的柑仔店!

    回覆刪除
  2.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柑仔店了,比政府還有義氣更有效能的相助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商品有價,人情無價,謝謝您的閱讀!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