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黑白分明的好味道-白底仔

                                             
文/藍紹芸    圖/藍紹芸

     每到國曆四、五、六月時,也就是差不多在農曆二、三月的時候,會陸陸續續看到有人在八斗子的碼頭邊、消波塊或海岸岩礁附近抓一種螃蟹,這種螃蟹,為了要克服浪潮拍岸造成的衝擊,身形都較扁平,而牠的腳爪上長滿尖刺或剛毛,具有止滑的功能,能夠直接在海岸邊作上下垂直的移動,可說是螃蟹中的攀岩高手。



    牠的長相背殼呈現暗褐色,粗糙得如礁岩一般,翻過背面可以發現其腹甲竟是白亮如雪,正因為這個特徵,牠就是我們一般所俗稱的-「白底仔」,因為其蟹肉鮮美,是識貨的人才知道的好滋味,故八斗子附近的居民每到盛產白底仔的季節,多以潛水的方式捕捉,尤其在清晨或黃昏漲潮時,在海平面與岩石的交界處,最容易發現牠們的蹤影。

    下水抓捕白底仔的時候,雙手必須再帶著手套,因為礁岩上會殘有一些如九孔等生物的鋒利碎殼,加上白底仔的行動速度飛快,若直接徒手抓取,很容易會因為動作太大而被劃傷,所以一定要準備手套,且還可避免被白底仔的蟹螯夾到手,還好白底仔的蟹螯較一般螃蟹來得小,如果被牠夾到,雖然痛但都還不至於破皮流血。而抓捕的技巧就是要先了解牠的習性,雙手互相的配合,一手在牠前進的方向,往反方向驅趕,而另一隻手就在牠要往反方向的地方逃跑時,伺機捕抓,十之八九都在掌握之中,而這時抓到的戰利品,又該將如何把牠收集起來呢?

    因此,另外還需要準備一個可以放置白底仔的網袋,繫在腰上,在抓到白底仔的同時,就可以馬上放入其中,所有動作一氣呵成,有經驗的人會在網袋中先放入些許石花菜,如果沒有放入石花菜,聰明的白底仔會沿著網袋向上爬出袋口逃走,所以只要有放入石花菜當作牠的遮蔽物,牠就會直接攀住,乖乖待在網子裡而不會順著袋口跑走。
    捕獲到的大隻白底仔帶回家都會直接下鍋煮起來吃,而體型較小隻的就直接加入鹽巴、大蒜、醬油跟辣椒,冰入冰箱生醃,經過一天的醃漬,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風味,這兩種不同的料理方式,是漁民最家常的料理手法,可以吃到白底仔不同的風味。

    這種小蟹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肉,但是有一股特殊的風味,不少嗜好此味的人認為是蟹中的極品,沒有其他任何蟹類能夠與之相比,正因為如此,每年的白底仔是越來越少,在早期八斗子海邊漁產豐富的時候,白底仔可說是全年都有,想吃的時候,隨便一抓就收穫滿滿,但隨著現在過渡的捕捉,早就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希望大家可以彼此呼籲體諒,若是捕捉到抱卵的母蟹或是幼蟹盡量予以放生,適度減少捕捉,讓這些白底仔得以繼續繁衍,不然將很快就再難看到牠們的蹤跡了。



參考資料來源:
1. 水試所電子報 第60期 白底仔-無斑斜紋蟹
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60/s1.html







6 則留言:

  1. 勾起了小時候的回憶。當初我是用釣的,用一張網袋把餌包在裡頭,當白底仔吃餌時,快速把它釣上岸邊,然後再用手去抓就可以了。還記得吃得最多的一次是爸爸從大嶼帶回來。謝謝您的分享!

    回覆刪除
  2. 感謝您提供分享另外一種不同的寶貴經驗,不知您是否為八斗子在地居民,如果您有興趣,歡迎投稿交流,甚至過來我們八斗子漁村文物館籌備處(八斗街55-7號)參觀。

    回覆刪除
  3. 去年參觀了里民中心的展覽,和幾位有短暫的交談,我也很幸運地拿到許先生贈送的筆記本。在長潭里長大,看到現在人事物的變化當然有許多感受,尤其作者是我同學的親人,對他們全家照和故事也心有戚戚焉。有機會寫些感想,請你們指教。

    回覆刪除
  4. 很高興得到您熱情的回應,抱歉這麼晚才回覆,不知該如何稱呼閣下?您所指的作者是鄙人在下嗎?
    感謝您參與了去年的展覽活動,感概於現今社會與往日之不同,努力把我們記憶中的東西轉化成實際的東西保留起來,正需要大家的集思廣益,讓它得以延續傳承下去,希望有機會可以得到您的寶貴感受想法,大家一起互相交流指教,謝謝您如此關注。

    回覆刪除
  5. 現在高雄柴山海邊一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