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過嶺和白沙灘

文/許焜山、照片提供/杜永乾


  以前從八斗子後壁溝山上小路爬過山嶺,就是所謂的「過嶺」,站上山嶺向前看便是無際的蔚藍大海,繼續沿著小山路走,會走過水泥碉堡,過了碉堡往下走就是「白沙灘」了。

  小學時候,經常到「白沙灘」玩到天快灰暗了才肯回家吃飯,那時候的沙灘真的是潔白亮麗,玩鬥牛,玩「開仙」(有人知道我說的這種遊戲嗎?兩對互攻,採到對方陣營的「王」就贏),一群小孩可以玩一個下午,不花一毛錢,弄得個個肚腸嘰裡咕嚕,回家食慾大增。
  回頭說「後壁溝」就在現今八斗子拆掉的油庫附近,這一區油庫最早是杜氏家族祖先的墳墓區,俗稱的「九斗仔」,就是墓仔埔。隔著一片曬魚網的草地,有一處水埤,水是從「過嶺」的山上流下來的,早晨,婦女們提著裝滿衣服的鋁製大臉盆,圍聚在水埤邊洗衣服。八斗子人就稱這水埤和周遭一帶為「後壁溝」。
  戒嚴時期,八斗子「灰窯」海邊有駐軍營區,阿兵哥養很多山羊,一群群的山羊沿著「過嶺」山坡吃草,到傍晚,阿兵哥才把山羊趕回營區。確實,從「過嶺」走到「白沙灘」經過的都是窄小的羊腸小道,一不小心,踩空人就滑到嶺谷,相當驚險。
  相片中還有幾個人在「白沙灘」遊玩,白沙一樣潔白,遠方的「尖山鼻」小山丘歷歷可見,山丘旁的礁岩林立,海水清澈,這一帶礁石也是我們「水魚班」(專門潛水捕捉觀賞熱帶魚的海邊人)捉熱帶魚的好地方。從「白沙灘」到「尖山鼻」大約有一千公尺多的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有盛產鳳尾毛石花菜的「鳳尾毛窟」、盛產紫菜的「鼎臍ㄌㄨ」、盛產紅魚的「紅魚仔窟」,還有「吃飯礁」、「跌死牛」等,都是早期八斗子漁民根據海岸地形特色給予的俗稱。
  「尖山鼻」填土改建成垃圾處理場後,環境污染和海洋生態的變化,昔日的海岸美景和豐富的海產也都遭到破壞,令人不勝唏噓!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