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一世人的厝邊:八斗子社區關懷據點

志工卓麗華阿姨
撰文/王珮瑜
照片/杜禎如、松柏協會

八斗子是個小漁村,這裡的人際關係非常緊密,更是個沒有人可以「隱姓埋名」的地方。也因為如此,關心鄰居的生活和關心自己的生活就變得同等重要了。人們在每一個階段的記憶裡都有太多鄰居參與的身影,大家一起,為彼此編織生活的風景。這是互助的本質,也是居活於此的必須。





快樂的志工!
問安記錄表
「基隆市雞籠松柏協會」是八斗子相當重要的老人長期關懷站,92年協會立案,96年設立「社區關懷據點」。多年來,據點每日安排志工以電話、面訪的方式,與社區裡的老人家保持聯繫。「關懷據點」當中以婦女比例較多,不同於討海男人的剽悍,走進這裡時,總能感受到一份柔軟、親切和熱情。

關懷據點目前有三十多位志工,分成五個小隊,輪流排班進行「問安」(電話聯繫)與「訪視」(到府關心),也在關懷據點中為老人家量血壓。三十多位志工們自己多半也有點年紀了,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服務對象的年紀則從60多歲到80多歲不等。看著這些普遍已經老花眼的志工媽媽們,在字體極小的表格上填寫電訪資料,任誰都會佩服,都會感動。

陳貴美阿姨擔任志工多年,除了例行工作之外,她也時常和社區其他的媽媽們一起在協會的廚房中做些家常料理,大家一起煮,一起吃,輕鬆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樣。她說:「我在這裡住了一輩子,大家都是認識的人,都是我們這邊的人,一輩子的鄰居就要互相關心啊!」阿美阿姨總是開朗地談天說笑,話題都是生活裡的小事,但在彼此之間流動著的,卻是源源不絕的人情味。阿美阿姨覺得她自己是個「快樂的志工」,參與協會的工作一點都不累,反而可以利用多餘的時間來服務別人。


濃郁的人情味!
每個星期三,都會有雞蛋大盤商用小貨卡載來滿坑滿谷的雞蛋、包子、饅頭,原來這裡成為婆婆媽媽們每週團購的平台了!隨著一小盒一小盒的雞蛋愈堆愈高,辦公桌前的阿美阿姨就愈來愈忙了,她攤開一大張用來登記的日曆紙,從密密麻麻的姓名當中,挑選還沒來領蛋的人一一打電話通知:「某某人,來拿蛋啦!這次買了180元!」霎時間,據點的門口被擠得水洩不通,大家紛紛前來領取自己訂購的物品,邊付錢,邊聊天,熱絡不已。

阿蘭阿姨(范玉蘭)與她一手打造的溫馨空間
總幹事阿蘭阿姨是關懷據點裡的靈魂人物之一。她包辦協會的大小事務,和志工們同心協力,讓關懷據點的運作穩定而長久。除了行政、總務之外,阿蘭阿姨還有一雙巧手,利用照片、魚網、貝殼等各種素材,把整個關懷據點佈置得溫馨又可愛。










中秋餐敘,漁村媽媽拿手菜
今年中秋節,我們和阿蘭阿姨聊到想要辦一場餐敘的想法,阿蘭阿姨二話不說馬上答應,還找來好幾位社區裡的媽媽們下廚,料理出一道道美味豐盛的拿手好菜。從這些菜色中,可以讀到許多八斗子的故事,瞭解在地的漁產,看見討海人體力的消耗,體會八斗子人的日常生活。我們的本意,是希望記錄漁村媽媽的料理,以及每一道料理背後的故事,所以提出了「家常菜」的構想,但畢竟中秋節是個重要的日子,媽媽們用心備好料,讓家常菜變成了拿手菜,並且有濃濃的節慶味道!

盧春美、范玉蘭(協會總幹事)、吳玉蘭、盧春夏、陳貴美
她們是最典型的八斗子媽媽!
正在廚房忙碌的盧春夏阿姨
俐落處理生魚片的吳乾

這一天,餐桌上的菜色總共有十二道,煙仔虎生魚片、清蒸紅條、紅燒黑毛、小管仔、炒透抽、空心菜、炒麵、炸地瓜與花枝丸、炸豬排、飛魚卵香腸、海膽炒蛋,以及鮮魚味噌湯。在地的食材讓料理變得更有特色,這就是海邊人的食物,也是海邊人交流情感的最佳配菜。

一世人的厝邊
正因為是「一世人的厝邊」,所以八斗子社區關懷據點裡的每一位志工都像家人一樣,開朗樂觀地交換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誰家的船滿載而歸、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誰家孫子長大了,各式各樣的資訊都在這個小小的據點裡匯聚,共享彼此的生活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