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漁村文物館
網頁
首頁
成立宗旨
核心目標
藏品介紹
紀錄片計畫
聯絡方式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起一間咾咕厝
文/林巧湄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專任助理)
家是什麼呢?
中世紀開始即在海上闖蕩的維京人,為了因應遍地冰雪的極北之地,用石頭將他們的居所建造於地下,並在露出的屋舍頂部覆蓋一層厚泥,泥土上則種植草皮,這是他們用來禦寒的家。地處南國的蘭嶼,陽光足夠、氣候炎熱,同時具有多風的特性,達悟族人發展出以卵石、木板和茅草蓋成的半穴居。
而當我們跳到地圖上的八斗子,這個位在台灣北部東北方的臨海村落,沿著潮濕空氣,穿梭於曲折窄小的巷弄,映入眼簾的美麗老房子,便是在地人的咾咕石厝。
閱讀更多 »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海墘仔囝仔與會社囝仔 / 作者:林柏青
相對比較起來,會社囝仔宛如得天獨厚的天之嬌子。在八斗國小升學班上,會社囝仔好像功課也比較好,無形中也激化、鼓勵海墘仔
囝仔的求學向上
,
擺脫世代捕魚為生的宿命
。
作者介紹
林柏青(林青),曾就讀中正國小、基隆中學,對於「會社」和八斗子過往的生活有無法排解的眷戀和珍惜。他從求學階段開始就習慣蒐集相關的資料、文件與影像,個人的網路相簿(參考延伸閱讀1)中,收藏有許多過往的記憶,歡迎所有熱愛八斗子的人前往觀賞。
民國39年時北火員工歡送所長所留下的影像紀念。(林柏青提供)
閱讀更多 »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採石花菜 / 作者:杜承璋
我們會把石花菜分類,最高價的是鳳尾,次品是大本頭仔,下品是小本的,價格不同。等乾了之後裝袋,踏著快樂的腳步往收購商前進,每個人大約都有十斤左右的收穫,因年紀小,魚網也較小,收穫無法和大人相比,大人能者往往有百斤的採量,那時候還真恨自己不能快快變大人。
作者介紹
杜承璋,49年次,八斗子人,自小擅長游泳、打魚,幼年時抓熱帶魚到水族館販賣賺取零用金,十多歲就自製魚槍下海射獵,是最典型的海邊囝仔。杜承璋憑著記憶和親身經驗,把當時的討海生活一字一句記錄下來,他樸實流暢的文字與開朗的人生觀,結合成一則則動人的故事,希望讓年輕一輩的八斗子人也能了解當時海上作業的情景。
閱讀更多 »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藏身校園裡的漁村畫家 警衛叔叔沈得隆
採訪整理
/
王珮瑜
沈得隆在基隆出生成長,53 年次的他看起來是永遠的三十多歲,因為很愛開玩笑,熟識的朋友給了他一個「志村」的綽號。沈得隆對於大海和舊村落的種種景象有一份深刻的情感。具有美術背景的他時常留意海邊的人事物,觀察大海的潮起潮落,把人和大海之間緊密的關係都描繪在畫布上,他的作品呈現了漁村鄉土景致,以及海浪生動的姿態。
閱讀更多 »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登財一號_守著故鄉的大海
朝枝伯的「登財一號」櫓仔船(舢舨船),在八斗子漁村裡已經抓了六十多年的魚。
七十多歲了,朝枝伯仍堅持使用傳統方式捕魚。天還沒亮,就划著兩艘一組的無動力木板船,張開魚網,靜靜地等候魚群入網。不出海的時候,他就自己補著網,等待出航。兩個兒子
也繼承父親的衣缽,加入討海人行列,朝枝伯與海為伍的人生,因此有了傳承和接續。
導演/攝影/旁白:許焜山(八斗子漁村文物館籌備處)
影片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YyocPiDgog&feature=plcp
特別感謝:
海科館籌備處、朝枝伯及他的二兒子與小兒子、登財一號所有船員、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
完成日期:2007.09.22
閱讀更多 »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我在「大艚」討海的往事 / 作者:杜承璋
我三十五年前曾在「大艚」服務,大約有四年左右。
母親在過午三、四點把晚飯弄好,
我跟大哥吃完飯就往港邊方向走去,準備出海......
作者介紹
杜承璋,49年次,八斗子人,自小擅長游泳、打魚,幼年時抓熱帶魚到水族館販賣賺取零用金,十多歲就自製魚槍下海射獵,是最典型的海邊囝仔。杜承璋憑著記憶和親身經驗,把當時的討海生活一字一句記錄下來,他樸實流暢的文字與開朗的人生觀,結合成一則則動人的故事,希望讓年輕一輩的八斗子人也能了解當時海上作業的情景。
幼年的杜承璋(前左)跟父親、
哥哥在船上合影。
背後海面上的舢舨船隻,就是當時「大艚」船隊的形態。
閱讀更多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查看行動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