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林柏青(林青),曾就讀中正國小、基隆中學,對於「會社」和八斗子過往的生活有無法排解的眷戀和珍惜。他從求學階段開始就習慣蒐集相關的資料、文件與影像,個人的網路相簿(參考延伸閱讀1)中,收藏有許多過往的記憶,歡迎所有熱愛八斗子的人前往觀賞。
八斗子四面是海,靠海為生,海邊戲水游泳,潛水到深海岩石採摘石花、抓熱帶魚,都離不開海洋。「墘」是旁邊、附近的意思,海墘仔囝仔指的就是這些在海邊附近生活成長的小孩,那麼會社囝仔指的又是誰呢?
原來,會社囝仔指的就是北部發電廠的員工子弟,廣義的說法是父母在北部發電廠上班,但並不是住在宿舍區的小孩;狹義的說法則是父母在北部發電廠上班,也住在宿舍區的小孩。
光復後的北部發電廠,在昭和12年(民國26年、1937年的「台灣電力株式會社」開始建造,為了興建此廠,電力株式會社成立「北部火力發電所」,日文株式會社就是公司的意思,所以會社指的就是北部發電廠,會社囝仔的由來就是這樣來的。
1970年代,宿舍區房子內部
(翻攝自《八斗子影像故事書》,照片為簡枝祥提供)
「北部火力發電廠」是台灣第一座填海造陸所構築的發電廠,就是將分隔台灣島、八斗子島的海溝——長潭溝,以及廣大的沙灘——砂仔園填成陸地,將電廠建在水道上,取水口設在東方長潭里漁港出口處,排水口則位於八斗子漁港出口處,是第一座取海水為冷卻水的火力發電廠。昭和14年(民國28年、1939年)火力發電廠完工,當時總發電量為三萬五千瓦,廠房東西寬45公尺、南北長69公尺,電廠中採用的德國AEG衝擊式氣輪發電設備,可以說是當時除了日本以外,亞洲規模最大、設備最新的火力發電廠。台灣光復後,台灣電力公司從事第一個五年電源開發計劃,並在民國42年(1953年)開始擴建北部火力發電廠的廠房。
會社_龍順的家(林柏青提供)
會社_公共浴室(林柏青提供)
會社_麗美的家(林柏青提供)
會社_圖書館近觀(林柏青提供)
會社囝仔在宿舍區內有光明幼稚園、中山堂(放電影、表演節目),健身房、撞球檯、乒乓球桌、戶外籃球場、溜冰場、圖書室、閱覽看電視娛樂室,有醫務室、男女分開的公共浴室、理髮廳、食堂(供應單身員工為主)、民生用品供應室、賣冰棒冰水的冰果室,上學、外出買菜、假日到台北可搭交通車,暑期辦自強活動等等。相對比較起來,會社囝仔宛如得天獨厚的天之嬌子。在八斗國小升學班上,會社囝仔好像功課也比較好,無形中也激化、鼓勵海墘仔囝仔的求學向上,擺脫世代捕魚為生的宿命。
海墘仔囝仔常到宿舍區遊玩參觀,也結交了一些會社囝仔。會社囝仔在通車就讀的公車上、在八斗子各角落,也常會碰到年紀相同或不相上下的海墘仔囝仔,彼此不分你我。雖然每個人來到八斗子的先後不同、隨然彼此住在八斗子的時間長短不同、雖然你我住在八斗子的區域不同、雖然上一代的職業不同,但是海墘仔囝仔與會社囝仔交流所孕育出的情感、人文,也無形中影響著八斗子下一代的未來發展。
----------------
延伸閱讀1
1990.11. 4 八斗子【會社】-- 北部發電廠宿舍社區 (片長: 22'52")
林柏青拍攝、提供
影片前半段記錄了北火宿舍的日式木構造建築以及周邊的環境,正巧也拍到深澳鐵路支線有運煤火車經過。後半段則移鏡忘憂谷,記錄下當時海岸、山坡與植被的風景。和此刻相比,影片中的場景早已不復存在,宿舍拆除,鐵路廢用,海科館即將成為八斗子的新地標。
延伸閱讀21990.11.
林柏青拍攝、提供
影片前半段記錄了北火宿舍的日式木構造建築以及周邊的環境,正巧也拍到深澳鐵路支線有運煤火車經過。後半段則移鏡忘憂谷,記錄下當時海岸、山坡與植被的風景。和此刻相比,影片中的場景早已不復存在,宿舍拆除,鐵路廢用,海科館即將成為八斗子的新地標。
方佩芳編,《八斗子影像故事書》。台北:財團法人杜萬全慈善公益基金會,2000年。
延伸閱讀3
北部火力發電廠,廢墟成為展示區(2002年,陳乃菁)
八斗子,北部火力電廠宿舍舊址(2004年,黃育智)
追尋北部火力發電所(2007年,林炳炎)
北部發電所除役後的下落(2007年,林炳炎)
約二十年前深澳線客運時代影像(2007年,洪致文)
北台廢墟[四]侵入禁止(2007,北投虹燁工作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